新闻资讯
News

22

2023

-

08

数控机床:堵点与前景(三)

所属分类:

来源: 网络


【概要描述】当前我国工业领域“卡脖子”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需要依赖国外集成电路、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我国90%的芯片、80%的数控机床和80%以上的核心工业软件依赖进口。

三、 我国高端数控机床政策扫描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表示,数控机床是工业的“工作母机”,发展数控机床既是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确保国家安全的紧迫要求。

1、2009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数控机床专项,也就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正式启动。专项实施以来,累计申请发明专利3956项,研发新产品、新技术2951项,新增产值约706亿元。通过专项的实施,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了国防工程中的“卡脖子”问题,满足了国民经济领域对重大、关键数控装备的急需,部分产品达到优良水平并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统计显示,8年来,专项实施之初确定的57种主机产品,已有38种达到优良水平。机床主机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从400小时至500小时提升至1200小时左右,部分产品达到优良的2000小时。在数控系统领域还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关键功能部件实现批量配套。国内市场占有率由不足1%提升到5%左右。专项提出的“五轴联动机床用S形试件”标准通过标委会审定,实现了我国在数控机床标准领域“零”的突破。

2、国家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到2025年中国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要从当前的33%提升到64%。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项技术总师卢秉恒说,“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形成‘中国智造’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数控系统,包括伺服驱动、伺服电机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其中,8万吨大型模锻压力机和万吨级铝板张力拉伸机等重型锻压及数控冲压设备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航空领域大型关重件整体成形技术空白;大型贮箱成套焊接装备成功应用于长征五号等新一代火箭研制,在航天领域建立了首条采用国产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削中心的生产示范线,已应用于新一代运载火箭、对接机构、探月工程差动机构等100余种、1万余件关键复杂零部件的加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